目前,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结构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,这不仅是经济结构中的热点,也是值得关注的ERP应用潜在空间。调查显示,工商注册的中小企业数量占全部注册企业的99%,中小企业工业总产值和实现利税分别占全国的60%和40%左右。对中小企业实施策略的研究,将有助于提高中小企业的风险意识,积极防范风险,增加ERP成功实施的概率。

中小企业的特点
1.管理机制的变化
在中小企业成长过程中,有的企业历史悠久,沉淀较多;或者从原来的家族企业发展而来,在管理上有了更多的“人治”意识,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会明显感觉到瓶颈。一方面,企业在发展初期会有一定的管理经验和业务数据积累,企业要有所保留以供参考;另一方面,企业管理者希望通过某种方式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机制,从而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。
2.信息化基础薄弱
由于企业一开始没有意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,很多企业甚至没有专门的IT部门。信息化的现状是各个部门可能运行在不同的平台上,不能很好的集成。系统维护往往由各个部门自己解决,或者由某个部门的业务人员兼任。这种应用情况导致系统出错概率增加,数据重复录入,工作效率低下。
3.缺乏信息化建设规划
由于缺乏专业和复合型人才,很多企业的信息化需求不是很明确,往往不知道什么时候做信息化,怎么做等等。他们也缺乏对未来发展的规划,心里没有底。结果,我不知道怎么做。面对琳琅满目的软件市场,更是“乱花钱,变得有吸引力”。因为缺乏系统的分析和规划,我在信息化的道路上经常会走很多弯路。为了规避风险,企业一开始不会投入太多。
4.管理思维惯性
中小企业虽然在开发过程中感觉到瓶颈,但在第一次选择软件时,并不希望被要求过多改变自己一贯的流程习惯和管理思维模式。他们将更加注重信息的整合以及管理的控制和有效性。
5.人工成本低,管理水平不急。
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,中小企业的人工成本还是比较低的,很多重复性和简单的工作都可以由大量的低成本劳动者来完成。对于很多国企来说,应用ERP,裁员压力更大。相比于无法知道确切效果的数百万ERP投入,使用一些廉价的劳动力让企业感到安心,容易控制和掌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