信息化是为企业管理者服务的。信息化为管理者提供了决策分析的依据,支持和监控经营目标的实现过程,使管理者对公司业务推进进展一目了然,实现更迅捷和更准确的经营决策。没有信息化之前,管理者掌握着 20% 的信息,却要做 80% 的决策,而执行层员工尽管掌握 80% 的信息,要做的只有 20% 的决策,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。

一、企业管理为什么要信息化?
没有信息化的企业,由于管理者缺乏必要的数据信息,在决策时只能凭经验拍脑袋、在审批时也不知是否该签字,而且由于没有数据作为基础,管理者与执行层的沟通也会变的十分吃力,很大的时间成本都消耗在了企业内部的低效沟通过程中。而信息化系统则可以作为管理者的参谋,帮助其提升管理效率。
二、ERP系统如何帮助企业管理实现信息化?
1、销售管理。从订单到对账的智能、高效、无纸化的处理流程,每个订单的发货、收款、开票均清晰记录,对应关系查找快捷,每个业务单据的审批流可根据企业的管理和授权进行灵活设置,在线直接下单和追踪物流。
2、客户管理。从工商信息、联系人,到收货地址,从银行账户到合同管理,客户信息全方位准确记录,随时查看和实时更新;客户的每一笔业务,从订单、出货到回款,从对账、开票到欠款,均清晰可查;为每一个客户提供统计分析模块,支持长达几年、短至一天的客户全业务口径的统计分析,实时、全面了解每个客户各期限内对企业的真实贡献。从初步接触、建立合作,到合作不断深入,整个合作历程均完整记录,业务员是否尽职尽责、拓客的经验得失、赢单失单的心得教训均有据可查;与每个客户签署的合作协议均可上传在线保存,合同到期提醒,不用担心合同过期导致的法律风险和合作中断。
3、进销存管理。一体化管理“采购-付款-销售-库存-发货-收款”业务,真正实现企业进销存的闭环管理;支持为商品设置库存的上下限,并进行预警提醒,避免缺货或库存超额,精确管控企业库存;支持商品的批次化管理,满足企业物料和生产追踪需求;支持与企业已有的ERP、会计软件对接,实现数据同步处理。
4、行政办公管理。从请假、出差、加班、借款,到物品领用、用印申请、费用报销,企业各类行政办公事项均可在线发起和审批、并可实时导出和统计分析;规范的用章申请流程,高效、便捷的电子印章和电子合同管理,最大限度降低了企业印章风险;高效、便捷、智能化的报销管理,无需手工贴票和人工审核,大幅提升报销的效率,减轻员工和财务的工作。
5、数据统计分析。员工/管理者按权限实时查看企业从天到年等不同期限的经营数据,助力企业进行目标管理和业绩目标达成;随时随地查看企业的订单、出货、收款付款、应收应付、库存、费用和资金状况,各项数据一目了然,做到企业的经营状况及时、全面掌握。按部门、员工、时间、客户等多维度查看销售业绩情况,员工、部门以及全公司的业绩达成情况实时统计;在线、实时、可视化的数据报表和图形化呈现,方便管理者快速审阅、及时跟进和整体掌控。
6、人事薪酬管理。工资表导入一键生成工资条,自动发送至每个员工,员工在线查看和确认,告别繁琐的纸质工资条制作和分发,大幅减轻发薪工作量;入职登记表,让新员工一次性在线录入完整的入职信息,告别纸质文档,方便、快捷管理每位员工;完整的员工信息记录,可开放权限让员工自助更新,或一键批量导入,大大省去HR信息更新的时间;员工合同管理,支持员工劳动合同全部在线电子化签署和保存,告别纸质合同繁琐的签署流程和档案保管;系统记录与每个员工的合同到期时间,自动提醒员工和HR续签合同,避免劳动合同到期产生的劳务纠纷。
对于企业来说,信息化是投资,花钱获得管理绩效和财务绩效;信息化更是能力构建,花钱获取核心竞争力。一个合格的ERP系统可以使企业的业务流程和经营经验得以固化、沉淀,使职能和责任分得更清、更细。